理性财务规划将影响国内足球俱乐部发展路径
2024-12-27
12月27日讯 在奥斯卡离开后,媒体人姬宇阳在《东方体育日报》以“告别金元时代”为题,发文点评了未来的中超整体形势。
姬宇阳的观点指出,国企接手俱乐部后只会进行托底管理,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。具体内容如下:
曾经,金元时代的中超吸引了许多英超球员前来效力。但现在,中国足球似乎正式进入了新的时代。
民企的资金已经用尽了,即便国企有能力继续投入,他们也可能不会或不想这么做。
企业资金的使用最终是为了盈利,在足球领域看不到这样的前景。因此,人们关注的是其他潜在的利益。
然而,实际结果并不像预期那样美好。许多俱乐部不得不割肉退出市场。同时,足球也不能成为护身符,曾砸重金夺得中超冠军的张海和许老板,他们的结局似乎都未能如意。
即便国企也不简单,“聚焦主责主业”是有关方面对国企改革提出的要求。为足球托底可以,但大规模投资越来越难。
职业体育当然可以开出巨额合同。例如,胡安-索托(Juan Soto)在2024年与纽约大都会队签下了一份为期15年的创纪录合同,总价值7.65亿美元,远超去年道奇队给予大谷翔平的10年、净现值4.61亿美元的合同。
为什么道奇队愿意为大谷翔平开出如此高额的合同?那是因为他们一年从他身上就能赚到超过一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中超俱乐部却无法通过引进大牌球员获得丰厚回报。
因此,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必将逐渐回归理性轨道,类似于日韩大部分俱乐部的做法。